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探索新形势下执纪监督工作新模式,哈尔滨市纪委监委找准监督定位、搞好顶层设计,构建了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抓总、执纪监督部门各司其职,领导有力、全面覆盖,总分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健全、重点突出的大监督、强问责执纪监督工作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聚焦使命担当,夯实监督工作基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半数班子成员负责执纪监督。市纪委书记全面负责,1位副书记主抓执纪监督和问责工作,3名常委、2名监委委员协助工作,执纪监督领导配置约占班子成员的50%。二是强化机构力量,独立设置执纪监督部门。调整各纪检监察室的职能配置,将监督与审查调查职能分开,设立7个执纪监督组,配备79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执纪监督。三是强化工作体系,建立“1+7+X+Y”金字塔型监督架构。“1”即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执纪监督工作;“7”即7个执纪监督组,对负责联系的区、县(市)和市直部门单位执纪监督;“X”即各区、县(市)纪委监察委和市纪委派驻纪检组、派出纪工委以及市管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纪检组(纪委),对相应党组织及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执纪监督;“Y”即市直部门单位机关纪委(机关党委)和区、县(市)纪委监委的下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相应基层党组织和单位党员干部或基层工作人员执纪监督。实现了执纪监督上下衔接、全面覆盖。
二、抓住改革契机,创新监督工作方式。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明确党风政风监督、执纪监督工作职责;探索制定《执纪监督工作细则(试行)》等8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执纪监督工作。二是优化监督类问题线索管理,归口统筹转办备案移交。由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对执纪监督类问题线索逐件登记编号,建立台账,集中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办、备案和移交工作。三是强化过程管理,进一步加强跟踪督办。实行执纪监督工作例会制度,分管副书记每月听取党风政风监督室及各执纪监督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研判存在问题,部署下步工作重点,督办推进工作。加强线索反馈,对市纪委监委本级办理的问题线索,由承办单位限时反馈办理情况。转下级或其他组织办理的问题线索,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统一反馈。定期汇总、核对、分析各承办单位问题线索处置情况,跟踪督办问题线索,避免线索处置工作拖延和积压。四是提高执纪质效,特定问题监督查处一条龙。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类问题查处和责任追究交由执纪监督组全程办理,使执纪问责成为强化监督的有力手段。2018年春节期间,首次按照新构建的执纪监督体系安排部署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仅用30个工作日,市纪委监委各执纪监督组与各区、县(市)纪委监委和市直派出、派驻、驻在纪检监察机关联动推进,重点抽查与自查自纠相结合,迅速排查出各类问题线索289个,均已启动督办整改和初查初核,震慑效果明显。
三、拓宽监督领域,用好执纪监督成果。一是突出监督重点。紧盯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紧盯“三类人”,紧盯扶贫、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紧盯直接掌管人、财、物等高风险部门和关键岗位,紧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情况,紧盯遵守“六项纪律”和作风建设情况等重点问题,紧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重要时间节点,强化立体式、全方位监督检查。二是形成监督常态。突出政治生态建设、落实“两个责任”、执行党章和党内法规、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以及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情况等,强化日常监督,推动形成常态。三是汇聚监督合力。以日常监督、重点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审查调查监督五位一体的党内监督为引领,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集成信访、网络、审计、舆论、社会监督等监督资源,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四是提升监督效果。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运用“第一种形态”,早教育、早提醒,常体检、防未病,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年1-2月,全市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249人次,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470人次,诫勉谈话106人次,领导干部述职述廉3014人次,函询29人次。